學生上學有人護送了,鄰里矛盾有人管了,夜間還有人巡邏,以前難解決的治安問題解決了,湖北省通山縣楊芳林鄉高橋頭村村民感覺現在很安全。
這一切,源于村里有了專職駐村輔警夏早峰。
“我每天清晨先到村里的學校巡邏,等學生上課了再去村民家了解是否存在矛盾。我還幫村民取送他們在派出所辦理的戶口簿、身份證。”夏早峰介紹,這樣的工作狀態,2019年4月以來,他堅持了兩年多。
近日,在通山縣石門小學門口,專職駐村輔警在放學時段執勤。柯國強 攝
通山縣地處山區,很多地方出警不便。曾經,鄰里糾紛不能及時調解,有些還發展成“民轉刑”。為此,通山縣政府每年拿出資金,為全縣187個行政村各配備一名專職駐村輔警。公安機關對駐村輔警實行“1+4+2+n”的管理,即輔警一周內1天在派出所學習、4天在村內工作,至少開展2次夜間巡邏、n次參加行動。輔警承擔“十員”職責,即巡邏防控治安員、矛盾糾紛調解員、打擊犯罪情報員、防災搶險安全員、社情動態信息員、交通安全協管員、案發現場保護員、服務群眾辦事員、基礎信息采集員、公共安全宣傳員。一村配備一名專職駐村輔警后,通山縣近兩年命案零發案。
長期以來,農村警力不足,基層基礎工作薄弱,警情民意缺乏上通下達的“橋梁”,導致打通基層治理“最后一公里”受阻。近年來,湖北各地積極探索鄉村“一村一輔警”模式,將“警務+服務”前移,使警情第一時間處置、矛盾第一時間化解,為基層治安筑起新防線。
這項工作湖北省委高度重視,作為黨史學習教育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的省級統籌事項,省公安廳主要領導多次研究推進。目前,全省22509個行政村配備駐村輔警21616人,“一村一輔警”達96%。下一步,全省將推動“一村一輔警”全覆蓋。
“社區民警、駐村輔警肩負創建無詐社區(村),組織巡邏防控、隱患排查、矛盾化解、護校安園等任務,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,既帶頭做事管事,又組織帶動身邊人群防群治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局面。”湖北省公安廳治安總隊副總隊長何玉軍表示,落實“一村一輔警”,是湖北公安機關加強鄉村治理、強化基層社會治安防范、助力鄉村振興的務實舉措。
湖北省公安廳在全省推廣三種模式:通山縣財政單獨列支招錄專職駐村輔警,枝江市設立農村中心警務站,十堰市鄖陽區村治調主任兼任輔警,從省級層面推動普及“一村一輔警”,以最快速度解決農村、社區警力覆蓋不到位的問題。
“因各地實情不同,我們鼓勵各地因地制宜讓‘一村一輔警’政策落地,重點是做到輔警本地化、留得住、用得上,就近服務群眾,加強社會治理,解決急難愁盼,確保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務不缺位。”湖北省公安廳治安總隊副總隊長何玉軍表示。
為加強輔警管理,湖北省公安廳出臺了《關于進一步加強“一村一輔警”建設的指導意見》,健全輔警招聘、培訓、管理、考核、獎勵、監督機制,最大限度推動基層治安秩序好、安全防范好、法治宣傳好、服務群眾好、警民關系好。